技術前沿
Technological frontier
近期,我院消化內科一病區李曙暉主任醫師團隊開展“經口內鏡下賁門縮窄術(peroral endoscopic)”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經隨診回訪效果好,術后患者反酸、燒心等反流癥狀得到明顯改善,現均已脫離藥物治療。
患者均主訴近年來反復出現反酸、燒心不適,并存在進食哽噎感,多次多家醫院就診,且長期服用藥物未得到緩解,已經嚴重影響到正常的工作生活及睡眠質量,前來我院消化內科就診。經李曙暉主任醫師評估后,其團隊聯合內鏡室、麻醉科制定了新型內鏡微創治療方案--經口內鏡下賁門縮窄術。患者經過10余分鐘的胃鏡微創治療及數天觀察后,順利出院,經隨診,患者反酸、燒心、進食哽噎感等癥狀均明顯緩解,治療效果滿意。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食管下括約肌壓力降低導致的胃內容物或胃酸反流入食管、咽喉部引起的癥狀和(或)并發癥。最常見的典型癥狀有燒心、反酸,不典型癥狀可有胸痛、上腹燒灼感、上腹脹痛、噯氣等,亦可引起如哮喘、慢性咳嗽等食管外癥狀。胃食管反流病多經過胃鏡確診,臨床表現典型、胃鏡下表現不典型患者亦可考慮存在胃食管反流病。
經口內鏡下賁門縮窄術是經《中國胃食管反流病診療規范(2023)》推薦的一種新型內鏡技術,是將套扎器安裝于胃鏡前端,通過胃鏡下套扎粘膜使其壞死以形成瘢痕,從而增加食管下括約肌壓力、導致賁門縮窄防止胃內容物的回流。該項技術具有費用低、療效好的優點,有效性優于長期服用藥物,其微傷、費用低的特點又優于外科手術。
哪些情況適合經口內鏡下賁門縮窄術?
①經充分抑酸治療后癥狀仍難以控制,且經檢測證實存在與癥狀相關的反流表現;
②抑酸劑治療有效但患者不愿長期服藥也是抗反流手術治療的適應證;
③未曾行相關抗反流手術者;④術前內鏡檢查如有食管裂孔疝但直徑<2cm者;
⑤經組織病理檢查診斷為非Barrett食管及非食管早癌者;
⑥無重度食管動力障礙性疾病,如彌漫性食管痙攣、賁門失弛緩癥等(術前食管測壓以排除);
⑦無合并嚴重心、肺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
(孟 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