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黃褐斑是一種常見的色素沉著性皮膚病,中醫稱之 “面塵”。古籍記載:“面塵,面色如塵垢,日久煤黑,形枯不澤,或起大小黑斑與面膚相平。由憂思抑郁,血弱為華”。其主要表現為鼻翼兩旁及顴骨、臉頰見深褐色成片斑塊,色暗。一般育齡期婦女多見,早期一般無自覺癥狀,但日久后顏色越發暗沉,治療起來也十分棘手。
“情志不遂,暴怒傷肝,思慮傷脾,驚恐傷腎,而使氣機逆亂,氣血悖亂,不能上榮于面而生褐斑”。認為黃褐斑主要是由于肝失調達、肝氣郁結,郁久化熱,灼傷陰血或是腎陰不足,不能滋水涵木,導致顏面氣血失和,濁氣停留而成。
成因:
長期紫外線照射;
長期精神緊張、睡眠障礙;
妊娠期、圍絕經期體內激素水平失調;
護膚品化妝品使用不當;
習慣性便秘導致體內毒素堆積。
中醫辨證分型:
肝郁氣滯型:主要表現為面部有散在斑塊,伴有情緒急躁易怒,胸脅脹滿,舌質暗紅或有瘀斑瘀點,苔薄,脈弦。腎虛火旺型:主要表現為顏面部黑褐色斑塊,伴有腰膝酸軟,五心煩熱,舌質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脾虛濕阻型:面色暗沉無光澤,斑點成片狀,伴有倦怠無力,腹脹納呆,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沉滑。
治療:
通過面部圍刺配合辯證遠端選穴,可以調和陰陽,濡養經脈,促進氣血循壞,從而達到疏通面部經氣,淡化色斑的功效。
預防:
防曬:紫外線是導致黃褐斑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戶外活動時,務必采取適當的防護措施,如戴寬邊帽、太陽鏡和使用防曬霜等。注意日常護膚:正確而規律的日常護膚可以減少色斑的產生。使用溫和的潔面產品,保持皮膚清潔。均衡飲食:攝入足夠的維生素C、維生素E和抗氧化劑等營養物質,有助于減少黑色素的形成。保持良好的心情:精神緊張和情緒波動等也可能導致黃褐斑的形成。保持心理健康,適當的休息。避免刺激性化妝品:選擇溫和并符合自己皮膚類型的產品,避免使用含有酒精、強刺激成分的產品。
典型病例:
患者1,女性,50歲。多年前開始雙側面頰部出現褐色斑點,局部成斑片狀。伴精神疲倦,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沉細。四診合參考慮為脾虛濕阻證,采用上述針刺治療4次,每次面部色斑均有明顯淡化,皮膚較前變白皙透亮。
患者2,女性,38歲。5年前二胎生產后雙側面頰部出現褐色斑點。伴急躁易怒,舌質紅,苔白,脈弦細。四診合參考慮為肝郁氣滯證,采用上述針刺治療8次,斑點基本消失,面部皮膚變白皙。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即刻刪除。
(理療科 魏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