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于每年公歷11月7-8日之間交節,表示自此進入了冬季。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意味著生氣開始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立冬也是我國民間非常重視的季節節點之一,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時節。
立冬養生原則
1、飲食遵循滋陰潛陽的原則
飲食宜清淡,要多吃熱量較高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避免維生素缺乏,多吃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含量高的食物。此外,冬季養生可以多吃堅果,堅果是指油脂多的種子類食物,如花生、核桃、板栗、榛子、杏仁等。要少吃海鮮等寒性食物,不宜吃肥膩或過咸的食品,少吃脂肪、糖含量多的食品。
2、運動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
冬季鍛煉不可少,適量的運動可增強身體抵抗力。專家強調,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較為僵硬,鍛煉前熱身活動很重要。如伸展肢體、慢跑、輕器械的適量練習,使身體微微出汗后,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運動后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此外,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禁止做劇烈運動,如打球、登山等。
3、生活起居遵循節律規律原則
睡覺與起床都要科學把握時間。人只有順應一年四季的變化,與變化的時空和諧相處,才有利于生命健康。在生機潛伏、萬物閉藏的冬季,要養精蓄銳,使陽氣內藏。具體的方法是“早睡晚起”,以保證充足的睡眠,并注意身體的保暖,以免陽氣外泄。
4、精神遵循冬藏原則
在冬季,人體的代謝處于相對緩慢的時期,專家建議,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學會調控不良情緒,對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緒,可通過適當方式發泄出來,以保持心態平和。同時,要多曬太陽。因為冬季天黑早,光照時間短,也是易使人產生抑郁情緒的一個原因。黑夜來臨時,人體大腦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強,能影響人的情緒,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要保持精神情緒的寧靜,避免煩擾妄動,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
立冬養生有何禁忌
1、?立冬飲食要增苦少咸
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常用食物如:檳榔、橘子、豬肝、羊肝、大頭菜、萵苣、醋、茶等。
在補冬的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
2、立冬補冬不可盲目“進補”
戒亂進補? 應該了解自己該不該補,屬于何種體質,屬于何臟何腑有虛。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補益脾胃為主,老年人以補益腎氣為主。最好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判定。
戒唯補藥而補? 對于想健身長壽者來說,光靠補藥不是好辦法。還要注意適當的運動鍛煉、飲食調整調整、多用大腦(做腦操)等,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養生。
忌盲目食狗肉? 一些體質虛弱和患有關節炎等病的人,在嚴冬季節,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
戒過于滋膩? 對于身體狀態不太好,脾胃消化不良者來說,首先要恢復脾胃的功能,否則服再多的補物也無用。因此,冬令進補不要過于滋膩厚味,以易于消化為準則。
無病進補? 無病進補,既增加開支,又會傷害身體,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另外,補藥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
立冬至,希望以上養生小常識能幫助大家度過一個健康安全的冬天。(宣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