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新聞
2013年,是我們醫院的大考年。一年來,全院上下齊心協力,毅志堅定,抓住國家啟動醫院等級評審的機遇,戰勝了內涵基礎薄弱、人員配備不足等多種困難,早行動、爭主動,積極迎接挑戰,敢作為、勇擔當,集智聚力,苦練內功,既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標任務,又成功晉升“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實現了兩個目標同時達到。截至年底,醫院占地面積108畝,建筑面積21.8萬平方米,在崗職工2640人,開放床位2100張,服務半徑100公里,覆蓋人口300萬人,成為全省西部隆起帶區域醫療中心。
各項業務指標穩步增長。2013年,完成門急診1830316人次,增長5.8%;出院病人76741人次,增長5.3%;門急診和住院手術37227臺次,增長37.0%;微創介入手術2891人次,增長12.7%;放射影像檢查診斷168995人次,增長13.1%;CT檢查診斷73654人次,增長10.1%;磁共振檢查診斷20489人次,增長24.0%;彩超檢查診斷307333人次,增長32.0%;內鏡檢查治療18573人次,增長27.5%;檢驗化驗5016965項次,增長29.8%;核醫學檢驗344903項次,增長19.2%;輸血檢驗132175人次,增長8.9%;病理檢驗30749項次,增長8.9%;康復理療107802人次,增長24.8%;血液透析11540人次,增長5.5%;放療87004野次,增長31.4%;急診輸液90890人次,增長10.0%;兒童輸液242127人次,增長3.2%;西藥處方1266166單次,增長2.3%;中藥處方79532單次,增長10.1%;便民門診處方512624單次,增長12.8%;健康檢驗31402人次,增長11.4%;病床工作日389.7天,床位使用率106.8%,平均住院日9.4天,病案甲級率99.2%。
在省衛生廳監控和考核的50家三級綜合醫院排名中,多項指標處于優秀等級:出院病例76741人次,等級優秀,排名第8位;收治病種972類,等級優秀,排名第8位;平均住院日9.4天,等級優秀,排名第9位;手術病人平均住院日9.5天,等級優秀,排名第5位;抗菌藥物專項整治,等級優秀,排名第2位;醫療信息統計評價,等級優秀,排名第10位;綜合績效等級優秀,排名第9位。在全國縣級醫院競爭力排行榜中,位列山東省縣級第一名,全國縣級第九名。
“五化”目標全面實現。自2008年以來,醫院確立了:人才引培“高學歷化”、學科建設“項目化”、醫療設備“現代化”、住院環境“賓館化”、管理服務“人文化”的“五化”發展目標,經過六年的不懈努力,現已經全面實現。2013年新引進碩士研究生84人,博士研究生1人,在職培養畢業碩士研究生8人,全院累計碩博研究生達到502人,醫生隊伍研究生比例達到了65%。全院正高級職稱人才55人,副高級職稱人才311人,中級職稱人才708人,中高級職稱人才達到1074人,占在崗衛生技術人員的47.6%。2013年,獲得棗莊市科技進步獎22項,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3篇,S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3篇,獲實用新型專利13項。省級重點專科1個,省重點建設專科1個,棗莊市重點專科11個。醫院全面完成了設備更新換代,擁有100萬以上的大型設備70臺件,其中1000萬以上的國際尖端設備6臺件。全面完成了醫院整體規劃建設任務,改造老舊樓面積4.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7.2萬平方米的內科大樓、1萬平方米的地下停車場已投入使用,全院三樓貫通,方便了患者院內流動診療,醫院干干凈凈,房間冷熱水、中央空調、中心吸引集中供應,網絡電視定時播放,全部達到賓館化。去年,緊緊抓住“質量、安全、服務、管理、績效”的創建主題,持續強化內涵建設,夯實了軟硬件基礎,樹立了“善國善醫”的品質品牌,豐富了醫院文化底蘊,醫療、護理、藥事、院感、信息化等項工作,均進入全省先進行列,先后有幾十家省內外醫院到我院參觀學習,多次受到省衛生廳的通報表揚。
我們醫院能夠成功晉升“三甲”,成績來之不易,不知凝聚著大家多少心血和汗水。現在苦過甘來,醫院的建設任務基本完成,規模布局日趨合理,設備完成了更新換代,人才梯隊正在建立,學科框架已經搭起,微創技術走向高端,區域品牌正在形成。但是,醫院還處在爬坡的進程中,還走在前進的路上,距目標實現還有差距,還需持之以恒、持續改進。在醫院由“規模擴張型”向“內涵質量型”,由 “單純臨床型”向“臨床研究型”,由“粗放管理型”向“精細服務型”轉變的過程中,基礎還不穩固,反彈的壓力很大,滑坡的危險很高,處在進則可取得成功,退則前功盡棄的轉型關鍵期。
2014年的目標任務和主要工作
2014年,是晉升“三甲”后的開局年,也是開足馬力的大干年。三甲不僅是里程碑,而且是新起點;三甲不僅是榮譽,而是責任和壓力;三甲不僅是醫院的優勢資源,而且是人民的健康財富。我們要乘借晉升“三甲”激發的內動力,確立新起點,制定大目標,深入開展“標準化建設年、內涵質量鞏固年、學科技術提升年”活動,向“臨床研究型”醫院發起沖力,向全省西部隆起帶區域醫療中心邁進。
2014年的目標任務是:完成門急診量200萬人次,增長9.3%;出院病人9萬人次,增長16.9%;門急診手術1.8萬臺次,增長16.1%;住院手術2.5萬臺次,增長13.6%;介入手術3500人次(冠狀動脈介入治療600人次),增長21.1%;內鏡檢查治療2.8萬人次,增長15.1%;檢驗化驗完成650萬項次,增長29.5%;病理檢驗完成3.6萬人次,增長17.2%;輸血檢驗完成14.8萬人次,增長12.1%;門診住院麻醉完成1.9萬人次,增長13.1%;西藥處方完成135萬單次,增長6.6%;中草藥處方完成9.1萬單次,增長14.5%;放療完成11萬野次,增長26.4%;急、成、兒三處輸液完成45萬人次,增長7.6%;CT檢查8萬人次,增長8.5%;磁共振檢查2.4萬臺次,增長17.1%;彩超檢查診斷40萬人次,增長30.2%;放射影像檢查診斷8萬人次,增長8.5%;健康體檢完成50000人次;便民藥房處方完成57.5萬單次;全院其他科室增幅均達到8%以上,其中藥品收入控制在39%以下。為實現上述總目標,全院各科室必須分解任務,制定措施,突出重點,落實責任,苦練內功,扎實工作。
(一)做品牌,走高端。三甲本身就是高端品牌,已經成為區域醫療中心。三甲過后不能松氣,要乘勢而起,乘起而進,乘進而強,把品牌資源轉化為技術實力,形成綜合效益。要有新理念:現代醫療應以人為本,一個病人無論輕重,到醫院最想得到的是醫生的關心和安慰,隨后才是精細化診斷和治療。這是保護患者知情權、選擇權和同意權的必然要求。在診療過程中,要以患為主、以醫為附,醫者只能憑技術和經驗引導病人的選擇,不能主導和干預病人意愿。愛德華·特魯多的名言已界定了醫患配合的關系: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也可再進一步講,醫者對患者的服務是:急病去治愈,慢病去幫助,重病去安慰。現代醫療規程顯示,對90%的患者提供的是服務診療,對10%的患者提供的是技術治療。這就是國外常講的服務第一、技術第二的新理念。要用新技術:必須快速引進和應用國內成熟的微創技術,加快腹腔鏡、胸腔鏡、宮腔鏡、內窺鏡、關節鏡、介入、粒子植入、射頻消融等成熟技術的應用推廣,瞄準高端檢查診斷技術、生物治療技術、放射治療技術等技術,做到快引進、快應用,占據區域技術制高點。對創傷大、痛苦多、效果差、患者不愿接受的傳統技術,要果斷淘汰掉。對無新技術、新項目應用的學科、專業要促其轉變觀念。今后要有所為、有所棄、有所選,對不適用的舊技術,要限制發展。要有新選擇: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方向。我們要建設“臨床研究型”大醫院,向集團化或醫聯體方向發展,增強區域輻射帶動力。今年,要建設區域檢驗診斷中心、病理診斷中心、影像診斷中心、人才培訓中心和技術引領中心,向外提供有償服務。要把消化內科、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腫瘤科、呼吸科、普外科、骨外科、婦產科、小兒科、急診科、醫學影像科、臨床檢驗科等優勢學科,按省級臨床重點專業的標準進行培養扶持,加快捆綁式發展。要走出去、請進來、攀高親。今年要選擇20個國家級名院名科與我院對應學科掛上協作、合作中心的牌子,借助研究生多的資源優勢聯姻發展;聘請國內50名頂級專家,為我院客座教授;選派50名中輕年骨干醫生,到國家頂級大醫院進修;聯合名牌大學再開辦1-2個在職博士班。要擴大交流平臺,提高交流頻率,濃厚學術氛圍,拓展高端技術。學科建設有高峰。山多峰低、科無特色、醫無專攻,這是低端醫院的表現;群山峰高、科有特色、醫有專長、術有專攻,這是品牌高端醫院的要素。要成就事業,就應有高境界、寬視野的氣魄。優勢學科要敢于進軍省級、國家級重點專科,小城市能辦大醫院,敢出大專家。學科建設要靠團隊精神,一人強,單槍匹馬;學科強,千軍萬馬。學科帶頭人、科主任的主要任務和職責是:管好團隊、引領技術、做出榜樣。對下屬不敢放手,這是個人英雄主義,只能稱為“匠才”;反之,果斷放手、嚴厲要求、跨級使用、逼其成長,這是團隊英雄主義,可稱之為“將才”。“匠才”往往自困,“將才”才能自斷。
(二)術業有專攻,專家治專病。醫院提出了“人才比黃金更珍貴,專家更富高端引領力”的重才、用才、愛才思路,這是醫院走向高端的基石。專家的引領力,不在于他知識的寬度,而取決于他知識的深度。專家只有在深度上有造詣,治專病上有突破,才能引領創新團隊、應用高端技術、攻克疑難雜癥。再當一籃子挎的專家,大病小病都治,不會成為名家。醫院已遴選出53名高級職稱專家,創新使用150多項先進技術,對區域內多發的79種重點疾病,展開科研定向研究,實施臨床重點攻關,強力推進“專家治專病”。醫院設立了“專家治專病”門診,成立了管理服務科室,公開了預約電話,配備了專家助手,明確了師徒傳承目標任務。計劃用十年的時間,完成專病專治技術的師徒交替,這叫“做師徒十年,克人間疾患”。對專家中的學科帶頭人,只要帶領團隊創建成省級臨床重點專科的,授予醫院“終身專家”榮譽稱號,終身享受每月1000元的醫院津貼;對第一、第二助手,在三年評選周期內,享受三年每月500元的醫院津貼,晉升職稱時加20分;團隊其他人員,享受醫院規定的一次性獎勵。醫院建立實施“住院醫師全科化,主治醫師專業化,主任醫師專病化”的階梯式培養專家的制度,形成穩固的人才梯隊“金字塔”,即塔基全科化、塔腰專業化、塔頂專病化。設定各類人才成長路程,35歲前做塔基,45歲前做塔腰,45歲后攻塔頂。引《勸學》句: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有條件相信,再過十年,我們醫院會有大批的知名專家,既能風雨興焉、又會神明自得。
(三)深度管理,精細核算。醫院運行成本、人力成本、設備成本、耗材成本、服務成本都在大幅度增加,水電氣、藥器材都連續提價,但收費標準不提高,診療科目不提價,政府投入不增加。這種情況下,要保持醫院正常運行,必須深度管理,提高績效。要適度調整醫院專業構成,優先支持高效率科室發展,增設高端服務項目。健康體檢、母嬰保健、老年保健等要作為產業培植,加快開發推進。上半年,建起VIP高端產房、專用婦產科手術室,設立優質服務窗口,實現婦產系列服務高端化。對低效科室、負增長科室、負貢獻率科室,要進行整改提效。要嚴格核算科室收支結余,提高百元消耗收益率。對大小消耗一律計入科室成本,與績效獎懲掛鉤,并當月兌現。嚴控高值耗材使用,嚴控跑冒滴漏,利用信息化平臺,溯源核查到科、追蹤落實到人,防控耗材浪費。建立藥品庫、器械庫、后勤庫的信息平臺,實現“三大庫”的零庫存、零損耗、零資金占壓,從源頭上控制浪費。要對“三大庫”進行“清零”管理,建立長效監管機制。要加大對門診、醫技、藥劑等公共平臺科室物資的領取記賬、消耗監管,杜絕人情檢查、人情診療、私收費等不良現象;取消門診診療科室自領、自管、自收的做法,全部納入門診部或配備護士長,實行扎口收費管理,堵塞管理漏洞,對違規人員嚴肅追查責任,絕不姑息遷就。要細化核算指標,引導精細化管理。2014年,除對各科室進行常規考核外,對四大重點工作指標,實行月考核通報制度。一是考核工作量指標。包括:出院人數、手術臺次、介入人次、檢查檢驗項次、檢查診斷人次、內鏡診斷治療人次等。二是考核收支結余指標。包括:業務總收入、總支出、收支結余、人均收入、人均支出、人均結余。三是考核工作質量指標。包括:病案甲級率、平均住院日、“雙十八重點病種上頁率”。四是考核科室日均工作量指標。包括:日均出院人數、日均檢查檢驗人數、日均手術臺次、日均業務收入等。堅持月考核、月通報、月兌現制度,凡科室工作量增幅大,收支結余率提高的,當月兌現獎勵;凡工作量負增長,收支結余率降低的,當月兌現處罰。把獎懲用在平時,降低年終算總賬的事后管理權重。對出院病人、住院手術、總收入、總支出等核心指標,通過信息平臺統計,做到“天天算”、“月月清”,確保深度管理有成果。當前醫院管理,沒有最合適的辦法,只有最管用的措施,要正確對待深度管理的各項指標,不能求全責備,也不怕顧此失彼,只要能提高效率,節約成本,控制浪費,就是好辦法,就應堅決執行。
過去的2013年,我們付出了辛苦,收獲了希望,創造了精彩。下一步,全面建設全省西部隆起帶區域醫療中心的任務更加艱巨,這是我們的新任務、新目標、新起點。從2014年到2020年,再用7年的時間,保持業務年增長率達到15%,即可實現翻一番半的目標:完成醫院北擴工程,使占地面積達到180畝,建設人民醫院廣場和地下停車場,新建門診綜合大樓,門診大門向解放路開放,建筑面積擴大到35萬平方米,開放床位達到4000張,年門急診量達到260萬人次,年出院病人達到18萬人次,年各類手術達到5萬臺次,全面建成現代化區域品牌醫院,引領區域醫療高端技術的發展,實現人民醫院的“善醫夢”。我們要揚帆起航,追逐夢想!